据悉,随着运力供给增加,竞争加剧,跨太平洋航线现货运价短暂飙升后迅速降温,目前美西运价已跌破3000美元/FEU。具体而言:6月20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SCFI)为1869.59点,较上期下跌10.5%。欧洲航线运输需求相对稳定,市场运价小幅回落。6月20日,上海港出口至欧洲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1835美元/TEU,较上期下跌0.5%。上海-地中海基本港市场运价为3063美元/TEU,较上期下跌4.0%。北美航线,运输需求总体平稳,随着运力供给增加,供需基本面转弱,市场运价跌幅较大。6月20日,上海-美东港口运价周环比下跌20.7%,至5352美元/FEU,上海-美西运价下跌32.7%,至2772美元/FEU。据业内人士分析,美线补库存需求高峰期已过,货量下滑,同时加班船供给增多,导致运价崩跌。大型货代公司预计,下周运价还会继续下跌,但由于运价与成本价差距缩小,中小型船运营获利难度增加,预计跌幅会有所收窄。
日前,彭博社预计美国5月贸易逆差将达910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逆差总额接近6430亿美元,远超疫情期间同期最高纪录。随着美国“对等关税”暂停期限临近,囤货效应使美国与亚洲国家或地区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越南、泰国5月出口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对美出口同比激增35%。《韩国先驱报》23日报道,韩国6月前20天出口额同比增长8.3%,对美出口增长4.3%,创今年迄今最大增幅。上半年亚洲多国对美出口创新高,颠覆了以往圣诞节前集中发货的传统,原因是美国7月初“对等关税”暂缓到期,迫使企业上半年就加快向美发货。这种历史性增长将体现在本周美国发布的5月份对外贸易数据中,也可能使美政府与亚洲各经济体就“对等关税”的谈判复杂化。经济学家警告,关税政策带来的极端不确定性或使企业投资决策陷入瘫痪,拖累经济增长,尽管特朗普曾称关税政策会促使企业投资热潮。

据了解,自墨西哥曼萨尼约港海关罢工事件发生以来,货物延误问题已持续长达一个多月。然而,这座该国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货物流动依旧未能恢复正常。尽管港口方面采取了诸如延长周末营业时间以及增加海关人员等一系列措施,试图缓解拥堵状况,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港口的拥堵状况依旧严峻。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曼萨尼约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中国—墨西哥航线的重要海运落点,每天有许多货车穿梭于港口与各地之间,承载着无数卖家的商品流通希望。如今,这场持续的拥堵却让卖家们陷入了重重困境。首当其冲的便是货物清关延误问题,大量从亚洲远道而来的电子产品、五金工具、机械零部件等进口商品,因港口拥堵无法按期完成通关交付。与此同时,集装箱滞港费的不断攀升成为压在卖家身上的又一座大山。由于船只靠港后货物无法及时卸运,集装箱长时间滞留港口,滞港费用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卖家所需要承担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2025年7月,电商巨头沃尔玛与亚马逊再度上演促销对决!沃尔玛年度“7月大促”将于7月8日启动,持续6天,面向所有消费者,Walmart+会员更可提前于7月7日晚7点(美东时间)抢购独家优惠。而亚马逊PrimeDay同样在7月8日开幕,但仅限Prime会员参与,为期4天。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此次促销支持线上线下同步购物,而亚马逊则延续其线上主场优势。两大平台的会员专属福利和促销时长差异,或将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
*文章内容来源电商报、海运网、航运界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